編者按:封魯寧,男,中共黨員,副教授,思政課教學黨支部書記,思政部概論教研室主任。2012年4月畢業于遼寧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2年7月在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任教,主要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8年來,封魯寧平均每學年承擔了480學時以上的課時量,并在2014-2020年期間連續6年獲得學院“教學質量優秀獎”。近3年以來發表國家級論文6篇,省級論文4篇,其主編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手冊》成為學院2020“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項目成果
“老師,你的講課方式太特別了,我居然沒困,這是我印象中下課鈴聲響起最快的一次了,我能當您的課代表嗎?”
“老師,能加個您的微信嗎,想和您在課后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因為我是剛剛從軍營回到校園的,回到校園的初期,我很迷惘,但是這堂課,您把我們的就業方向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結合起來的講解令我茅塞頓開,讓我有了目標和方向,我又找回了當初投身綠色軍營的那份激情。”
這是本學期復學后封魯寧老師的第一節思政課下課后的情景,談到這種場景,今年剛剛被評為學院優秀思政課教師的他深感來之不易。
高校思政課在廣大學生心目中經常是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代名詞。特別是學生人數達到100人的合班課,如果教師教法不當,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就很容易把教室變成學生們的“自由市場”甚至是“手游世界”。
針對以上問題,封魯寧老師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為此,他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課堂上深入、耐心地互動,他發現,高職學生們其實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負的。如果有一位思想上的領路人,他們甚至還會有自己更加堅強的信念,會為自己的理想、抱負付出努力的。
為了當好這個領路人,他通過社交軟件建立了師生課后思政交流群,實現了線下下課,線上交流的可持續教學模式,在成功地解開了同學們心目中的一個又一個陰霾的同時,也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認同、領悟了思政課的真諦所在,可另一方面,他卻犧牲了大量的自身休息時間。妻子曾經無奈地說:“你一走進學生世界,就會遠離你的家庭世界。這樣也好,我發現你只要上了思政課,就會忘記一切煩惱,你快樂就好。”
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與學生充分互動的同時,他還向學院招生就業處取經,在了解了各類招聘企業的經濟發展歷程、模式、特點后把其融入課堂教學,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帶一路”戰略、經濟全球化等知識與學生的就業方向有機融合。
通過以上方式,他成功地找到了思政課程內容、學生興趣愛好、學生就業方向三者之間的合理結合點,形成了富有新時代課程思政特色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學生課堂“收聽率”、“互動率”明顯提升。
在被評為本年度優秀思政課教師后,他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之前取得的成績已經成為過去時,他表示,在習總書記思政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的引領下,在思政課教學教法上繼續創新,打造思政金課才是他接下來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