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褚淑娟,女,1982年1月生,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自2004年到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守在應用外語系公共英語教學第一線16余年,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帶過多屆畢業生,用青春和熱情展現了石化學院的風采。
一、認真鉆研,扎實功底;因材施教,誨人不倦
作為堅守在教學崗位一線的教師,褚淑娟多年來一直承擔每周16-20學時的理論教學任務,年均授課近500學時,多次獲得年度教學質量優秀獎。
在工作中,褚淑娟始終堅持向有經驗的教師虛心請教,熟悉教學,熟練掌握教學藝術和教學基本功,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更是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運用堅實厚重的專業功底、準確的知識結構、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新教師教學相長,幫助新教工,學習新方法。
教學過程中,盡心盡力備好每一節課,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及相關材料,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力求吃透每一個知識點;課上認真講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后布置作業少而精,及時輔導學生,溫故而知新。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對上課表現好的同學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褚淑娟經常購買各種小獎品,對課堂表現優秀、進步幅度大、認真做筆記的同學給予獎勵。通過因材施教、獎品鼓勵,讓更多同學放下手機,認真聽講,積極做筆記,從各個方面督促和刺激學生學習。曾經有一個英語基礎不好,但因為認真和努力而得到獎勵的同學說:“老師,我沒想到,到了大學還能從老師手里得到獎勵,也沒想到有一天我在英語課上還能拿到獎勵,這個筆記本下學期我會好好地利用的。”雖然獎品不是很貴重,只是一本三五元錢的筆記本,但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就說明老師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也是所有老師最想要的結果。更可貴的是,很多學生在畢業多年后還記得有這樣一位老師,并時常送上祝福:“褚老師,教師節快樂!”“褚老師,新的一年,工作順利!”
為了打破“學習不好就不是好學生,不愛學習”的固有的消極思想,讓學生了解“基礎不好也能不懼怕考試,學習不是基礎好的學生的專利”,褚淑娟把期末平時成績細化,把課堂學習狀態、回答問題、單詞背誦、小組團隊合作學習都記錄到平時成績中。毫無疑問,這樣做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但通過細節處理,激發了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績也有顯著提高。課下利用QQ、微信等學生喜歡的手段,聯系學生,關心學生,考核學生,效果良好。
二、迎難而上,勇于擔當;廢寢忘食,深入創新
2015年,全院都在如火如荼地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褚淑娟勇于實踐、積極探索、不畏困難,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尋求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于是,那個暑假,早晨把孩子送到婆婆家之后迅速趕回家鉆研項目化教學,努力學習教法,晚上哄睡孩子后再繼續收集材料,充實網絡課程,整理教案,完善PPT,整個假期除了吃飯和睡覺,所有的時間都坐在電腦前學習、探索。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領導的支持下,同事們鼓勵中,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那一次教學改革的成功,讓褚淑娟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了職業滿足感,同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為公共英語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傾情溝通,體貼關照
愛心是教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師工作的主旋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2004年,剛剛走出校門的褚淑娟又走進了一個新的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她除了教學工作,還擔任班主任工作。雖然沒有管理經驗,但付出愛心卻并不難。第一個作為教師的中秋節,是和學生一起度過的。她買了很多水果和月餅,晚自習后來到學生寢室,和同學們一起聊天、談心、吃月餅。“褚老師,您有點兒像我姐”,“畢業后,我還回來找您過節”,這是學生們的心聲。每當接手新的班級,面對不同的學生,她都會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偏愛,不歧視,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明確方向,學有所長,找到自信。無論是作為一名班主任還是一名普通的任課教師,生活中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班級和寢室,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關注特殊生教育。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學院先進班級。
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個平凡的崗位,書寫著動人的事跡;用最美的青春,做無悔的事情,創造美好的未來!